泸西县旧城镇:“人大代表+河湖长制” 绘就碧水清流新画卷
近年来,泸西县旧城镇人大主席团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探索实践“人大代表+河湖长制”工作模式,组织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履职尽责,找准工作切入点、发力点,强化监督问效,以“人大问水员”的视角探索代表监督新路径。
人大代表清理河湖周边垃圾
监督加码,激活治水“细胞”。镇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身处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组织代表加入到“河长制”工作队伍中,构建了“河湖长+机动组+下乡工作组+人大代表”的工作模式。广大代表积极参与到“河长制”各项工作中,常态化深入一线开展巡河和督促工作,激活治水“细胞”,有效推动了各级责任人履职尽责当好施工队长,保障了河湖治理各项工作的落深、落实、落细。今年以来,对辖区6件小(二)型水库,9件小坝塘,4条河道(沟渠),6个机械闸开展防溺水、防汛减灾、“清四乱”等工作和督导15次,更换河湖长公示牌23块、老旧责任人公示牌4块,设置防溺水警示牌46块,添置、更换救生杆50余根。
人大代表添置、更换救生杆
民意传导,疏通管水“神经”。为切实增强河湖保护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镇人大主席团坚持问题导向,常态化组织人大代表对辖区内河湖基本情况、巡查管护、问题整治等进行专题视察,及时发现河湖治理中存在的隐患和问题,推动镇人民政府制定更行之有效的措施,打好河湖保护治理“主动仗”。同时,部署开展“户户皆参与,人人皆河长”行动,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河湖保护治理工作,与群众共谋共商共议,把巡查过程中发现的辖区河流被污染、安全隐患等情况,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及时反馈至代表和人大主席团,让管水贯通“神经末梢”,推动“河长制”工作从“独奏”变“合奏”,形成“共治、共管、共享”的新常态。今年以来,累计收集河湖治理保护问题67个,已全部反馈至镇人民政府完成整改。
人大代表入户宣传河湖治理保护工作
宣传引导,注入护水“血液”。镇人大主席团组织代表发挥职能优势,按照所在选区和联系的网格,通过“平台+走访”“线上+线下”方式,依托代表联络站(室)平台和代表联系选民走访,以及利用微信等线上渠道,群众会、庭院会、进校园和发放宣传手册等线下途径,加强对河湖治理保护工作的宣传宣讲,让广大群众知晓河湖管控工作要求,增强群众自觉保护河湖的意识。今年以来,各级人大代表化身“河长制”宣传员,多管齐下开展各类宣传宣讲3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倡议书9000余份,在旧城镇营造了保护碧水清流的良好氛围。
(泸西县旧城镇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