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县人大代表赵祥辉:把履职尽责用在“薯”事上 带领群众致富见“薯”光
赵祥辉是建水县甸尾乡铁所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同时也是县级人大代表,他在村民的眼中是个坐不住的人,“想法多、干劲足”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想法多,是因为他自2005年以来就把心思放在冬马铃薯扩繁选育上,一心想把冬马铃薯打造成为铁所村的支柱产业、成为村民增收的“致富薯”;干劲足,是因为他始终心系家乡发展,把带领群众奔康致富的责任扛在肩上,把群众对自己的认可作为履职的基本要求,把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中。
强阵地 架起群众“连心桥”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赵祥辉说,“人民代表,就是要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让人民过上美好的生活。”他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干的。他依托代表联络室这一阵地平台,利用代表接待日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了解村情民意,集中解决突出问题。在他的带领下,代表联络室的活力有效激发,人大代表的履职更接地气,让代表与群众之间联系更紧密,民主真实可触。因成绩突出,他先后获得“优秀村干部”“建水县优秀党务工作者”“建水县百名好支书”等荣誉。
赵祥辉在代表联络室里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
兴产业 引领村民增收致富
作为人大代表,赵祥辉从未忘记过自己肩上的责任与使命。紧紧围绕县委、县人大、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加强学习、与时俱进,积极建言献策,不断提高履职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在县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和甸尾乡党委、政府、县级有关部门(单位)的关心支持下,他积极筹建代表联络室和建水县聚源洋芋购销专业合作社,采取“代表联络室+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把联络室建在产业链上、合作社上,以“联络室”赋能“产业链”,让小小的马铃薯带领村民致富见“薯”光。在洋芋产业合作社,按照“代表带头、群众参与、利益共享”的原则,定期组织代表学习党的政策理论及农业科技知识特别是冬马铃薯种植技术,建立代表与社员联系群众社员制度,每名代表指导联系3—5户农户,规范马铃薯种植技术,形成“以点带片、以片促村”的方法路子。他主动担任聚源洋芋购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职务,采取沟通协调、自愿入社等形式,发展社员800余户2600余人,着力打造“建水·甸尾”马铃薯品牌,引领带动社员增收致富。发展至今,每年带动社员创经济总产值2500万元。
建项目 凝聚产业振兴合力
冬马铃薯产业建设初见雏形后,作为聚源洋芋购销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赵祥辉把准产业发展方向,以科技赋能产业发展,促成中国农科院国家马铃薯中心、黑龙江省农科院、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大、州农科院与县农推所等科研院所及社会团体在铁所村开展冬马铃薯新品种试验示范,每年试种新品种400余个。通过试验示范,为社员架构起马铃薯种植技术交流平台,示范带动社员种植水平提升同时,也提升“铁所洋芋”的品牌力和影响力。他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以项目赋能产业振兴,加强与云南省农科院、云南农大以及州、县两级农业部门合作,谋划和推动稻+渔—薯水旱轮作项目、建水县2022年部级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行动项目、冬作蔬菜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等6个,争取项目资金1160万余元,完成马铃薯试验示范新品种400余个,辐射推广应用新品种10余个,种植面积100余万亩,创造经济效益近1亿元,为全村、全乡、全县产业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
赵祥辉入户调查马铃薯种植情况
善作为 服务群众解民忧
冬马铃薯成为铁所村支柱产业后,“如何做大做强、如何延长产业链、如何解决销售难”的责任感在赵祥辉心中深植。这些年来,他带领社员多方寻求支持合作,积极推行“四统一”措施(统一提供脱毒种薯、统一标准生产、统一包装标识、统一产品认证),为社员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全链条解决从育种、种植到包装问题,探索构建产供销一体化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他带头引入先进栽培技术,率先在合作社中推广水旱轮作项目600亩,产收稻谷300吨、鱼3.1吨、马铃薯2400吨,总产值659.2万元,辐射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示范带动社员增收丰收。针对铁所村缺少马铃薯交易市场、部分交易点在田间地头以及很多农户不具备马铃薯储存保鲜条件等问题,他积极向上请示报告,争取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建成冷库,有效解决了马铃薯集中交易、储藏保鲜及种薯冷储等问题。
赵祥辉以“薯”为心,全力以赴做好“薯”事,带领群众致富见“薯”光,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总支书记和人大代表应有的担当,践行着为民的初心,引领着铁所村在乡村振兴的答卷上谱写新的篇章。
(建水县人大教科文卫委 周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