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泸西县中枢镇人大主席团把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作为重点履职内容,充分发挥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积极倾听群众呼声,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在找产业、拓路子、引人才等方面持续发力,不断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人大代表开展高原梨疏花技能培训
立足职能优势 当好经济决策的“参谋员”
中枢镇人大主席团通过组织代表深入开展调研、精准建言,为镇党委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参考。镇人大主席团先后组织50余名代表开展“产业振兴大调研”活动,先后走访云南宏升蔬菜种植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云南天露高原果蔬有限公司等24家龙头企业,深入24个村(社区)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收集产业发展建议57条。针对土地流转难、冷链物流滞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张云洪、何建崇等代表提出“优化土地整合机制”“建设区域性冷链中心”“一村一策”消薄计划,实行一村多股、多村共股、联合抱团、飞地发展等模式,推进采用强强联合、强弱结合方式发展产业、实施项目等建议,并成功申请上海对口帮扶资金建设4500平方米沪滇产业园区果蔬分拣车间和3985平方米固白村冷链物流中心等产业配套项目,预计带动18个村集体经济增收98万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共享发展、整体壮大。
固白村果蔬分拣包装厂
发挥纽带作用 搭建项目招引的“对接桥”
中枢镇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代表资源优势,以“走出去+引进来”双轮驱动,架起政企合作桥梁,推动优质项目落地生根。如,人大代表高聪进立足全镇农业特色,化身“招商大使”,精准对接市场需求,通过商会联谊、乡情联络等方式,主动联系、招引企业和培育本地经营主体,促成多家企业与镇内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如,西华村人大代表用活山林水体、千亩高原梨、项目资产等资源,招引泸西本地农产品加工、流通、餐饮企业4家,发展农产品分拣加工、冷链物流、农文旅等产业,在农业“接二连三”中实现强龙头、补链条、树品牌。辖区羊格黑村发展为乡村旅游示范村,辖区2户加工、餐饮小微企业发展成为规上工贸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2025年以来,中枢镇成功引进泸西鑫隆商贸有限责任公司、温氏集团、泸西县正航禽业有限公司等5家农业企业,涵盖种植、养殖、加工等多个领域,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
群众在阿勒洗葱厂就近务工
激活内生动力 组建强农富农的“生力军”
中枢镇人大主席团坚持“输血”与“造血”并重,聚焦“人”这一核心要素,发挥人大代表来源广泛、贴近群众的优势,多向发力促村集体经济“内生增长”。强培训提技能,王家忠等代表立足基层人大代表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与泸西高原梨协会、泸西县果树站等部门合作开展“送技上门”服务,邀请专家技术人员开展拉枝修剪、疏花套袋、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培训8次,培育本土人才60余名,通过“土专家”传帮带,提升村民种植技能,形成人才梯队,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联利益激活力,经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实地调研考察,推行“村集体+企业+农户”模式,在阿勒村与红河怡忠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展合作,通过村集体租赁场地厂房,企业投资设备经营洗葱厂、泡沫包装厂、冷链物流,形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厂房车间常年提供固定工作岗位约230个,带动周边种植香葱3000亩,群众2000余人就近务工,并发展出多支拔葱队、按蒜队等职业农民队伍,实现村民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增长的双赢局面。
(泸西县中枢镇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