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人大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市动态 > 正文

开远市碑格乡:以“人大代表+” 书写生态治理新篇章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4日15时18分  作者:佚名  来源:开远市碑格乡人大主席团  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566

近年来,开远市碑格乡人大主席团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积极履行人大职责,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依法履职、监督促进、示范带动的作用,以“人大代表+”打出生态保护“组合拳”,用人大担当助推地方生态文明建设。

以“人大代表+”带动生态环境保护

聚焦大黑山石漠化、森林覆盖率低、喀斯特地貌缺水等问题,碑格乡人大主席团将大黑山生态治理纳入重要内容。在乡党委领导下,碑格乡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以来,将大黑山生态治理列入“十四五”规划重点,构建起“党委领导、人大推动、政府实施、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积极组织69名人大代表挂钩联系石漠化治理片区,认领管护面积1200余亩。依托“话碑格”“代表议事+”等平台,开展“生态圆桌会”“火塘议事会”等议事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广泛征集民意,收集群众相关建议100条,梳理形成《关于持续推进大黑山水源涵养林建设相关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大开远市大黑山植被恢复与石漠化治理工作的建议》《关于加快划定大黑山禁牧区的建议》等代表建议,得到开远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拨40万元代表建议办理专项资金进行办理,有效推动了大黑山禁牧区划定、乡土树种优先种植等治理措施落地。

1“代表议事+生态建设”.jpg 

“代表议事+生态建设

与此同时,碑格乡人大主席团充分发挥四级人大代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依法监督和协同推动作用,实施“代表领衔项目制”,联动打造“人大代表林”。示范带动建设“先锋林”“学子林”“知青林”等义务植树主题示范林区,有力组织动员群众参与国土绿化行动,累计完成绿化面1.6亩,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等微型生态单元,积极培育庭院绿色经济示范户。

以“人大代表+”助推特色产业发展

秉承“有色林海、森林蔬菜、药食同源”理念,精选10余种适生乡土树种,科学布局形成“山顶水源涵养林、山腰经济林、山脚防护林、平地生态廊道、庭院景观林”的多层次生态系统,促进了经济、社会、生态和民生的协调发展。人大代表牵头组建碑格乡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立“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林、药、蔬菜等立体种植近万亩,引进了龙头企业建成精深加工中心,开发高原特色农产品,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带动村集体和农户增收,年均提供就业岗位400余个。联合科研院校实施藠头高产栽培技术项目,提升高原农特产品科技含量和绿色有机品质;同时依托独特的自然生态景观,打造碑格彝族文化生态旅游圈,建设火把广场、露营基地、口袋公园、非遗工坊,挖掘传承非遗文化,举办生态文化节,推动旅游综合收入突破百万元。

2.jpg 


以“人大代表+”实现共建共享共治

组建人大代表护林监督队,引导各村将生态保护纳入村规民约,推行垃圾回收碳积分等制度,落实绿美庭院示范户建设,推动生态保护全民化。与高校共建石漠化治理专家工作站,引入企业建成大黑山生态监测大数据平台,实现碳汇可视化,并将大黑山定为市级生态文明研学实践实训基地,常态化开展义务植树活动2024年以来,已接待研学团队531000余人次,完成生态廊道建设10余公里、国土绿化1300余亩。

经过多年努力,大黑山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覆盖率逐年提高,水源涵养功能明显增强,曾经的石漠化荒山正逐步恢复为郁郁青山,大黑山山脚下的左美果村、阿痴村等已成为开远市“生态绿、村庄美、村民富”的美丽乡村示范点。

下一步,碑格乡人大主席团将继续发挥人大职能作用,聚焦生态治理“最后一公里”,不断激活大黑山治理新动能,努力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良性循环。

(开远市碑格乡人大主席团)

相关阅读:
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主办
滇ICP备11002010号   电话:0873-3720216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85号   您是第49746938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