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石屏县新城乡人大主席团紧扣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聚焦盘活资源、拓宽增收渠道,以抓调研献良策、抓监督强问效、抓服务促联动为工作举措,推动乡人民政府盘活闲置资产,助力乡人民政府将资产转化为产业发展效能,实现资源利用、群众增收、产业升级的共赢局面。
新城乡组织人大代表参加“笋材两用”现场培训会
以调研献良策 盘活资源“突破口”
石屏县新城乡是红河州有名的金竹之乡,针对全乡5万亩竹林资源利用率低、竹农“守着青山难致富”的问题,乡人大主席团组织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调研,走访20余个村组、访谈50余户竹农,摸清“竹多笋少、卖笋无门”的症结,形成《关于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竹笋产业的建议》,推动乡人民政府将原乡自来水厂1625平方米闲置场地列为重点盘活项目,落实135万元改造资金,为产业落地奠定基础。同时,代表们结合外地成功案例,建议采取“免租引企、合作经营”模式,助推引进石屏县聚兴合商贸有限公司入驻新城乡。
新城乡人大代表参加竹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抓监督强问效 筑牢产业发展“支撑点”
为推动竹产业从“山间实景”变为“真金白银”,乡人大主席团紧盯技术转型和群众发动关键环节强化跟踪监督,推动技术升级落地。针对竹农“不会采、不敢卖”的顾虑,提出“走出去取经”“请进来指导”的建议,推动乡人民政府组团赴四川考察学习先进经验,邀请云南省竹藤产业协会及高校专家开展多次技术论证,确保产业发展有技术支撑。同时,推动乡人民政府补齐竹农技能短板,开展产业前景宣讲20余场、组织50户种植大户开展现场教学,推广“采大留小、间隔轮采”技术,彻底打消竹农顾虑。今年6月,全乡竹笋销量从“零”突破至4000斤,为产业起步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城乡举办“竹文化”美食节,推介竹制品
抓服务促联动 激活就业增收“动力源”
乡人大主席团始终将“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聚焦产业带动就业实效,组织代表常态化走访竹笋加工厂,听取务工群众意见建议。针对群众反映的“务工与顾家难兼顾”的问题,代表们向运营方提出“弹性工作制”建议,推动企业根据生产需求灵活排班,确保群众既能务工增收,又能照顾老人、接送子女,目前共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25个,人均月收入达3500元。同时,代表们协助竹农与企业签订收购订单,打通“种植—收购—加工—销售”全链条,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预计总产值达5000万元,同比增长40%。
接下来,新城乡人大主席团将持续跟踪项目运营,组织代表开展“回头看”,督促乡人民政府做好后续服务,确保项目全面投产后带动农户增收,将资源转化为富民强乡的“金钥匙”。
(石屏县新城乡人大主席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