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部分路口拥堵为何难根治?破损路面何时能修复?农村公路安全隐患如何消除?……”近日,开远市人大常委会开展首次质询,以“小切口”撬动“大治理”,筑牢开远市道路交通安全防线。
道路交通安全连着千家万户,是民生大事、底线工程。经广泛征求市乡人大代表、群众和相关部门意见,开远市人大常委会将“全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相关问题质询”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质询前,开远市人大常委会开展实地调研,组织听取和征集市政建设、道路规划设计、交通管理方面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2场11人次,征求103名基层人大代表和群众意见建议,累计收集意见建议121条,精准锁定开远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质询会议现场
在质询现场,开远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围绕道路规划建设、路面养护、农村公路防护等民生关切,接连抛出“硬问题”,职能部门负责人直面问题,回应不回避、措施不含糊。
目前,开远市城区建成道路总长233.72公里,形成“四纵四横”框架,人均道路面积达34.54平方米,但规划缺乏长远统筹,设计难以满足当前需求。“祥云路铁路道口人车混行、河滨路网球场路段拥堵频发,设计不合理问题如何改进?”开远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发问。
“将召集多部门会商改造方案,尽快启动祥云路铁路道口人行通道建设,实现人车分流。”开远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回应。
“河滨路禄丰乡路段破损、环雅南路防滑纹磨平,两条路2022年至今已造成多起交通事故,这些让群众揪心的出行痛点到底何时能解决?”常委会组成人员发问。
市住建局有关负责人给出答复,“将谋划实施河滨路、环雅南路等道路改造,提升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三个城市入口,特别是白土墙交叉路口,大货车随意停放、占道停车、逆向违停等屡禁不止,影响通行效率,并对交通安全造成威胁。”
“进一步优化大货车入城管理措施,加强执法管理,在白土墙入城路口安装交通信号灯、电子设备,完善交通标志牌,规范通行秩序。”开远市公安局主要负责人表示。
“如何加强普通货物运输企业的安全管理?如何整治三轮摩托车非法改装、载客营运问题?……”一问一答间,问出了“责任”,答出了“担当”。10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言简意赅“点穴位”,职能部门直面问题谈举措,全力谋划将群众的“愿景图”转化为具体的“施工图”。
短暂休会后,联名提出质询案的组成人员对答复进行合议测评。随后召开主任会议听取合议情况汇报,并在全体会议上公布结果。
“质询不是终点,而是整改的起点。”开远市人大常委会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会后将认真梳理与会常委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意见,形成审议意见转交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研究办理,同步推进“清单式”跟踪监督,促进问题闭环解决。
本次质询,彰显了人大监督的刚性与力度,是开远市人大常委会深化监督方式、不断增强监督实效的一次探索实践。从问题调研到现场质询,从满意度测评到跟踪问效,人大与政府的“双向奔赴”正将监督效能转化为治理实效。
(开远市融媒体中心 邱美华
开远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