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平县马鞍底乡,漫天飞舞的蝴蝶是马鞍底乡最为珍贵的生态名片,更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魅力所在。金平县马拐塘代表小组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从“护蝶、兴蝶、富蝶”三个方面精准发力,将生态优势成功转化为发展优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人大力量。
以“责”护蝶 筑牢生态根基
马拐塘代表小组始终把生态保护当作履职的首要任务,积极争做生态保护的“先行者”,代表小组组织代表深入村寨与山林开展细致调研,广泛收集群众关于蝴蝶谷保护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对蝴蝶谷生态资源进行抢救性保育的建议》并两次提交金平县人代会,有力推动了蝴蝶谷保护工作纳入制度化轨道。与此同时,代表小组组建了蝴蝶文创产品生产车间,牵头开展生态科普活动,联合学校、企业举办了4期研学活动,吸引了200余名留守儿童和师生踊跃参与,通过邀请本地蝴蝶专家现场授课,让“保护蝴蝶就是保护家园”的理念深深扎根于群众心中,凝聚起全民护蝶的广泛共识。
以“声”兴蝶 擦亮品牌名片
马拐塘代表小组引导代表争做“蝴蝶之乡”的宣传者与推介者。通过举办“蝶飞上海”、蝴蝶工艺品展销(北京)等跨区域宣传活动以及蝴蝶谷艺术节等不断扩大蝴蝶谷的影响力。同时,主动对接主流新闻媒体,推动蝴蝶谷连续16年获得央视、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的报道。如在2021年昆明召开的COP15生物多样性大会上向世界展示了蝴蝶奇观,2023年6月成功获评“中国蝴蝶之乡”。截至目前,蝴蝶谷累计接待游客超190万人次。
制作蝴蝶标本
以“联”富蝶 激活产业动能
紧扣乡村振兴“产业兴”目标,马拐塘代表小组依托沪滇协作帮扶契机,着力推动蝴蝶资源变现。以金平蝶乡经营管理有限公司为平台,鼓励群众发展蝴蝶人工养殖。自2020年以来已培育20余种蝴蝶2.6万余只,制售蝴蝶工艺品1000余幅。先后与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长宁区代表处、二十五境(上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供销合作,成功打通产品外销渠道。同时,拓展“蝴蝶观光+标本体验”文旅业态,带动周边群众参与经营,累计实现蝴蝶产业经济收益14.8万余元,让“小蝴蝶”真正成为带动群众增收的“大产业”。
(金平县马鞍底乡人大主席团 阮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