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州人大网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县市动态 > 正文

泸西县人大:执监督之笔守护“夕阳红”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31日11时21分  作者:郭利润  来源:泸西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627

近日,泸西县人大常委会首次以质询的形式对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监督,通过“听、提、议、督”,以高质量人大监督守护“夕阳红”,为县域老年人织牢幸福保障网。

倾听民意  精准把脉养老“痛点”

“民生”跟着“民声”走,才能真正做到解民忧、惠民生。为实现听取民意“零距离”,使监督工作更加精准有力有效,泸西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调查研究,对全县10家养老机构和46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及电话访谈,深入广场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群众家中,对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公共场所适老化改造、失能老人补贴发放、子女对老人赡养情况、独生子女护理假执行情况等进行深入了解;分赴县民政、财政、人社、医保、公安、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部门,了解资金发放、补贴发放、养老金发放、老年人防诈、老年人消费者权益保护、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等情况。累计走访36个村(社区),实地调研77户老年人家庭,街头采访100余名老年人,收集各类问题25条、意见建议49条。通过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汇集民智、依靠民力,多维覆盖摸清实情,为后续质询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1群策群力,谋实谋细破题之策.jpg 

 

群策群力  谋实谋细破题“良方”

为政之道,民生为要。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泸西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存在“三缺”问题:一是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缺配套”,全县村(社区)中建有村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养老互助服务站,但建设内容单一,大部分社区缺乏日间照料中心、康复护理站、文体活动场所等必备设施。二是专业养老服务“缺力量”,大部分养老机构存在服务项目单一、专业水平不高、管理不规范、安全设施不到位等问题。三是特殊老年群体服务“缺精准”,服务内容和能力有限,缺乏专业的康复护理、心理慰藉、紧急救援、上门照护等服务项目和人才队伍,特别是针对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服务能力严重不足。针对以上问题6县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名提出《关于对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相关问题的质询案》,明确指出亟待解决的养老机构床位空置率偏高、社区养老服务功能薄弱等质询重点。

2同题共答,凝聚强大工作合力.jpg 

 

同题共答  凝聚强大工作“合力”

“针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不足、内容单一、专业力量匮乏的问题,民政局下一步将采取哪些措施?”“如何加强养老护理员培养、引进、激励和稳定队伍,全面提升养老机构的核心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面对严肃而务实的质询,县民政局主要负责人及班子成员态度诚恳,直面问题不回避,结合工作实际逐一进行详细答复。在答复“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套”方面时,县民政局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泸西县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增加到46个,老年活动室增加到79个,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76.4%,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93.3%,不断健全完善“15分钟养老服务圈”。对于“养老机构床位利用率”问题,县民政局相关领导介绍,将通过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推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加强养老服务宣传推广等方式,提升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和吸引力,同时根据不同乡镇老年人口分布情况,优化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布局,推动闲置设施转型升级,开展日间照料、助餐助浴等多样化服务。针对“养老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县民政局目前已联合人社、教育等部门制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计划,通过举办技能培训班、开展职业技能竞赛、提高从业人员薪酬待遇等举措,吸引更多人投身养老服务行业,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

3聚焦民生痛点推动问题解决.jpg 

 

靶向监督  拧紧整改落实“发条”

质询不是“终点”,而是推动问题解决的“起点”。此次质询不仅是对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一次“全面体检”,更是推动问题整改落实的重要开端。泸西县人大常委会紧盯质询“后半篇文章”,建立“质询—整改—跟踪—反馈”闭环监督机制,对后续整改落实情况进行靶向监督。通过向县民政局下发《泸西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关于限期报告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不到位问题质询整改落实情况的通知》,助推做实做细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并向泸西县人大常委会书面报告质询案相关问题整改落实情况。下一步,泸西县人大常委会将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以靶向监督为抓手,督促推动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切实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守护最美“夕阳红”。

(泸西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郭利润)

相关阅读:
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主办
滇ICP备11002010号   电话:0873-3720216
滇公网安备 53250302000185号   您是第50880745位访问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