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口县人大代表熊毅:扎根乡土谋振兴 履职为民显担当
“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这质朴话语是河口县人大代表熊毅扎根乡村、服务群众的真实写照。自当选以来,他始终把群众“急难愁盼”放在心上,将乡村振兴重任扛在肩上,带领干龙井村村民走出了一条以陈皮柑产业为支撑的特色产业致富路。
从“试种者”到“领路人”
干龙井村以前长期面临产业少、村民增收渠道单一的困境。看着乡亲们守着土地难致富,刚加入“村两委”的熊毅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根基。没有像样产业,群众致富就是空话。”他深知,改变村貌必须找到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路。2012年,村里引进广西浦北县顺瑞农业有限公司,种植四会橘。这让熊毅看到希望。他决定“先闯先试”,把自家几亩地作为试验田,潜心研究陈皮柑种植。从选种、育苗到施肥、管护,他白天跟着农业专家学技术,晚上灯下查资料,还多次跑到外地种植基地取经。反复试验后,筛选出果皮厚实、产量高、对土肥要求低的优质陈皮柑品种,试种出的果实品相好,获得了市场认可。起初村民对种植陈皮柑心存顾虑,但是看到熊毅种植成功后,彻底打消了顾虑。

“熊毅家的橘子长得好,咱们跟着种准没错!”在村民们纷纷开始种植后,熊毅又开始担忧,单靠散户种植难成规模,技术和销售也无保障。于是,他牵头成立“河口兴旺隆陈皮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提出“党支部+企业+合作社+村民”抱团发展模式,当起了合作社“领头雁”。 在合作社,熊毅既是“技术员”也是“服务员”。他邀请农业专家定期培训,从修剪枝叶到病虫害防治,手把手教村民种植实用技术,并以合作社名义统一采购化肥、农药,让村民享低于市场价的农资,为拓宽销售渠道,他主动对接收购商,解决村民“卖果难”的担忧。
“他不仅自己种得好,还带着我们一起学,他组织的培训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 村民盘贵芬说。

从“单一种植”到“全链发展”
“要让产业真正扎根乡村,必须延伸产业链,让一颗橘子产生更大价值。”推动陈皮柑种植形成规模后,熊毅将目光投向了产业链延伸。他发现,单纯销售鲜果附加值低,且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大,而陈皮柑是加工陈皮的优质原料,市场需求旺盛。为实现“一颗橘子赚两份钱”,熊毅多次考察外地陈皮加工产业,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政策支持,凭借良好的产业基础,当地成功引进龙头企业落户,专门从事陈皮加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产业。如今,该企业已形成年加工小青柑1000余吨、陈皮柑1.2万余吨的生产能力,不仅消化村里鲜果,让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还带来200余个务工岗位,许多村民告别外出打工的奔波,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陈皮柑成了村民的“致富果”“幸福果”。

从“产业兴”到“乡村旺”
如今的干龙井村,郁郁葱葱的橘子林漫山遍野,浑圆饱满的果实挂满枝头,洋溢着丰收喜悦。全村超50%农户参与陈皮柑种植,种植面积从最初试验田扩展到12000余亩,年亩产量超1.5吨。在合作社和企业带动下,莲花滩乡陈皮柑种植规模达20000余亩,形成特色产业集群。2023年,干龙井村陈皮柑产业凭借突出规模和效益,荣获红河州“一村一品”荣誉称号。
“作为人大代表,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动力。我们将继续提升陈皮柑品质,打造自己的品牌,让干龙井村橘子走出云南、走向全国,让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熊毅说。
(河口县莲花滩乡人大主席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