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人大: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书写基层人大工作新篇章
云端互联的“家站室”、“一网通办”选民登记、“线上+线下”双轨接待、“网上诉、现场办、网上结”闭环处理……一系列创新实践正在个旧市11个乡镇、街道生动展开。个旧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推动代表履职活力持续释放、监督工作实效明显提升,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入新动能。
“家站室”云端互联,政府职能部门与人大代表进行线上沟通
在个旧市,代表履职不再受时间、空间限制,全市建成“家、站、室”三级履职平台,实现“云端”互联互通,让代表与群众联系实现“零距离”。鸡街镇创新建立“互联网+站室+代表+群众”多向沟通机制,群众只需动动手指就能联系上代表;老厂镇“线上+线下”双轨接待模式,让代表通过屏幕与选民“面对面”交流;大屯街道打造“网上诉、现场办、网上结”闭环机制,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响应和解决。个旧市、乡(镇)两级代表小组重点围绕“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旱地优质稻示范种植”“产业发展促乡村振兴”“莲花山旅游资源开发”“关爱一老一小”等主题,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开展调研、视察71次,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采用“线上+实地”模式,组织市、乡两级人大代表开展新修改《代表法》培训34期693人次,组织人大干部学习培训27期164人次,代表履职能力得到持续提升。
老厂镇人大代表接待选民,收集民情民意
个旧市人大常委会建立问题整改跟踪督办制度,对监督发现的问题和各级代表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梳理登记,督促市、乡(镇)人民政府压实部门整改责任、落实整改要求,通过建立代表建议办理“回头看”制度,确保问题真正得到解决。比如,在市人大常委会和鸡街镇人大主席团的共同推动下,困扰鸡街镇毕业红选区选民及人大代表多年的麻栗树进村道路硬化问题得以解决,项目已正式开工建设;张正华代表提出的《关于请求市政府移交或给予阳山生态公园管护资金补助的建议》,由“收集、上交、等待办理”变为“边收集、边提交、边主动解决”,通过招商引资解决每年15万元的管护经费,企业个人捐助40万元完成公园花草更新种植。
市人大常委会和卡房镇人大主席团跟踪督促地质灾害点综合治理
在个旧市人大常委会的指导下,各乡镇、街道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报告、专题调研、执法检查、工作评议等方式打出监督“组合拳”,聚焦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等重点,充分发挥人大监督职能,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呼声和期盼,对民生热点、难点工作实施情况开展多元化监督。如个旧市老厂镇通过专题听取和审议乡村振兴、综治维稳、安全生产、“一老一小”等工作28次,提出审议意见80余条;卡房镇人大主席团跟踪督促田坝子村委会黄泥坡村小组地质灾害点综合治理,推动解决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问题。通过强化监督,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一系列惠民利民的整改项目得到群众的认可,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
(个旧市人大代表服务和信息中心 王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