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旧市卡房镇:从“纸面”到“地面” 让“建议”变“满意”
人大代表建议一头连着党委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传递着人民呼声,凝聚着人民期盼。近年来,个旧市卡房镇人大主席团锚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核心目标,以聚焦代表建议“提、交、督、办”全过程,让代表建议从“纸面”落到“地面”,从“建议”变成“满意”,以高质量办理代表建议的生动故事,全方位展现基层人大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镇人大主席团组织开展业务能力提升培训
聚焦能力提升 确保建议“提得好”
“提建议要跟着群众需求走。”这是卡房镇人大代表的履职共识。为让代表“提得准、有分量”,卡房镇人大主席团围绕政策法规、建议撰写规范等内容开展专题授课,通过系统化培训提升代表履职能力,引导代表精准反映民意。同时,在开展“双联系”活动中,镇人大主席团成员与连选、连任代表面对面交流,鼓励代表把握履职重点、注重履职实效,围绕“议大事、抓重点”,紧盯关键环节,强化履职担当,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措施,形成高质量的建议。如针对群众反映的公厕设施陈旧、数量不足的问题,代表深入调研后形成《关于增加公厕数量改善公厕卫生的建议》《关于卡房老区公厕改造的建议》,精准提出“保留原有布局、改善公厕卫生条件”等具体方案,为后续改善工作提供了参考。
聚焦精准交办 确保建议“交得准”
为破解代表建议办理中“多头管、无人管”的难题,镇人大主席团构建“办前共商解决方案—办中协商推进办理—办后反馈跟踪问效”全链条机制,对代表建议逐项分析研判,明确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及办理时限,针对承办件数3件以上的部门,要求其开展集体面商,通过集中座谈交流、共同实地调研、电话微信实时沟通等多元方式,主动听取提出建议代表及群众的意见诉求。同时,通过组织开展代表建议办理专题培训、明确关键办理环节等举措,推动政府领导班子率先垂范、下沉一线,深入各承办单位对建议办理全过程进行指导,尤其针对跨领域复杂问题,进一步强化“主办单位牵头、多部门协同”模式,打通权责壁垒、凝聚办理合力。如,针对老区道路交通堵塞问题,收到建议后,卡房镇人民政府梳理涉及的公安、村建、执法等部门职责,由分管领导带队下沉老区现场,与提出建议代表开展集体面商,共同制定“划设临时停车位、优化高峰时段交通疏导、增设交通标识”的综合方案,最终完成了整改,有效缓解老区拥堵状况,提升了代表和群众的满意度。
镇级部门工作人员与人大代表面对面会商
聚焦跟踪督办 确保建议“督得严”
卡房镇人大主席团将督办重心放在“推动问题真解决”上,听取承办部门工作进展,明确办理标准与时限要求,督促承办部门摒弃“重答复、轻落实”倾向,把功夫下在实际问题解决上,对建议办理实行“清单化管理”,细化任务节点与责任人员,同时邀请领衔代表全程参与督办,通过听取汇报、查阅台账、实地查看等方式,重点对办理件数较多、问题较复杂的部门开展精准督导,确保办理不打折扣。如《提升苟街村民委员会他依咪、路黑蚂村小组饮水安全的建议》,该建议涉及高海拔地区群众饮水难题,代表调研后提出在苟街高压水池旁建设二级泵站及水池的建议。镇人大主席团将此建议列为重点建议督办,督促镇水利办主动对接上级部门,邀请代表参与办理全过程。当前,该饮水问题已纳入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三年行动方案,规划将饮水管道分别接入两村小组高位水池,待火把冲水库下方一级泵站建成后,水源将泵至依地水厂处理,从根本上解决两村小组的饮水难题。
聚焦成效问效 确保建议“办得实”
镇人大主席团始终以“代表真满意、群众真受益”为核心评判标准,将建议办理成效的检验落在“真实反馈、实际效果”上。在具体问效中,不仅通过“电话测评+面对面回访”直接听取提出建议代表的意见,还开展实地视察,了解建议办理的实际进展与群众感受,确保评价不走过场、满意不掺水分。对测评中代表满意率低于80%的事项,坚决要求承办部门“二次办理”,直至问题解决到位、代表认可满意。如,在黄泥坡地质灾害点治理建议办理中。从建议办理启动到完工,镇人大主席团全程跟踪督办,不仅在施工阶段定期抽查土方清理、防护坡浇筑质量,更在工程完成后,通过面对面回访受灾群众、电话征求提出建议代表意见的方式核验成效。最终,1500方隐患土方全部清理完毕,防护坡稳固筑牢,配套的1公里通行道路也同步修缮,彻底消除了安全隐患。截至目前,代表们围绕全镇产业发展、民生保障、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共33件已全部办结并逐一向代表答复,办理质效得到代表普遍认可。
(个旧市卡房镇人大主席团 李正如)